第802章 辯道與魚(上)
老衲要還俗 by 壹夢黃粱
2019-1-18 21:39
早在周朝時,農歷十月初壹是臘祭日,這天要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禮記·月令》中描述了周代臘祭的情形:以獵物為祭品,天子在社壇上祭祀日月星辰眾神,在門閭內祭祀五代祖先,同時慰勞農人,頒布新的作息制度。《詩經·豳風·七月》曾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說從九月開始天逐漸要冷了。人們該添置禦寒的衣裳了,因此十月初壹又俗稱授衣節。故前代授衣多在夏歷九月,日期不確定。
唐代將之推廣到了民間,民間開始在這壹天制衣孝敬父母,或者祭祀祖先。
到了宋代,宋代人認為九月的時候,天還沒有完全冷下來,稍嫌早了些。於是這壹習俗在宋代便推移到十月朔日,於是壹代代傳下來,壹直傳到了今日。
當然還有壹種傳聞,說是當年孟姜女的丈夫被征去修長城,眼看著入冬,天氣轉寒。孟姜女帶著衣服千裏送冬衣,結果等她送到了,丈夫卻已經累死了。孟姜女心頭悲傷,大哭於長城,上蒼感動,長城崩塌,露出了他丈夫的遺體。
孟姜女將衣服給丈夫穿上讓他在下面也能禦寒。後世人將這壹天稱呼為“送寒衣節”。
當然這只是眾多傳說故事中的壹個而已,故事多了,各個地方都有各自的故事,不過這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壹天,是壹個孝當先的節日,弘揚的就是孝文化。
寒衣節,俗稱“十月壹”、又叫“臘冥陰節”、“燒衣節”等,寒衣節雖然和其他三個節日並稱四大鬼節,但是寒衣節又和其他節日不壹樣,這壹天,是合葬、遷墳、燒紙等祭奠的節日,寒衣節裏,人們要為亡人燒寒衣,婦女們要在這壹天將做好的棉衣拿出來,讓家人試穿;男人們則在這壹天整理火爐,清理爐竈,煙筒,確保天寒地凍後能夠有取暖的東西。
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節日漸漸的也開始被忽視,很多人已經忘記了寒衣節的存在了……
說到這,方正也有些唏噓感嘆。他壹直想不通,華夏文化博大精深,仁義禮智信等傳統優良美德都貫穿在這些傳統的節日、風俗當中,這本是極大的好事。可是為什麽到了現在,反而被世人越來越淡化了呢?難道真的僅僅為了壹句反對封建迷信,弘揚科學文化嗎?那麽為什麽外國的萬聖節就能堂而皇之的成為歡慶的節日呢?這完全說不通麽!
想到這裏,方正就想到了春節,方正記得,有壹次跟著師父去城裏過春節,結果城裏壹不放鞭炮,二沒有孩子玩鬧的影子,甚至很多人家都不熬年夜了,也不吃年夜飯了。那感覺,就跟平常沒多大區別……甚至,因為很多人離開城市返回農村過節,造成了偌大的壹個城市裏空蕩蕩的,街道上幾乎沒幾個人,壹個小區高樓林立,亮著燈的卻沒幾家。那感覺……方正現在想想,那才是真正的鬼節呢!
以至於,直到現在,方正都對城市有著深深的排斥感,他不喜歡那種少了年味、人味的城市。因為那種感覺,只會讓他覺得冬天更冷!反倒是農村更加熱鬧,家家戶戶壹大家子團員,走家串門,孩子打燈籠,地上撒煙火……年味十足。
當然,這兩年隨著年輕人的外流,農村也開始蕭條了。好在壹指村因為壹指寺的緣故,重新凝聚了人氣,又開始熱鬧了起來。
不知不覺間,方正就想偏了,直到紅孩兒叫他,他才回過神來。
“呃,凈心,妳剛剛說什麽?”方正問。
紅孩兒無奈的道:“師父,妳剛剛想啥呢?我是想問妳,這寒衣節到底咋過啊?”
方正壹楞,隨後笑道:“這也是壹個祭祀先祖的日子,主要是天冷了,給先祖燒些衣服過去,讓他們也能過壹個暖和的冬天。”
“師父,我有問題!”松鼠舉起爪子,叫道。
紅孩兒瞥了壹眼松鼠,嘿嘿壹笑道:“妳是不是想問寒衣節有沒有啥好吃的?”
松鼠壹聽,張張小嘴,摸摸肚皮……
鹹魚不耐煩的道:“妳有啥問題,妳倒是問啊?”
結果松鼠攤攤爪子道:“呃,凈心師弟幫我問了。”
鹹魚:“……”
方正無奈的搖搖頭,這小東西,還真是腦子裏全是吃啊!不過方正想了想,貌似寒衣節,還真有點好東西!方正笑道:“有,不過今天可不是寒衣節,明天起早!”
聽到有好吃的,松鼠興奮的跳了起來,其他的幾個小家夥也來了興致。
方正看著這壹幕,微微搖頭,還真是壹群——小混蛋!
鹹魚見此,撇撇嘴道:“哼哼,還說什麽孝道,祭奠先人,還不是為了吃啊。”
方正壹聽,眉毛壹皺,這種想法可不能助長!於是方正敲了敲桌子,所有人都靜了下來,方正道:“民以食為天,吃,本身並沒有毛病,貪才是原罪。至於過節吃壹些特色的東西,那也是有講究的,可不是單純的為了滿足口腹之欲。”
鹹魚不信,道:“我咋覺得,就是壹群人為了找個借口慶祝壹下,胡吃海塞呢?”
方正白了他壹眼,這種類似的言辭,方正還真看過。曾經有壹個據說是什麽專家教授的,就說華夏人喜歡過節,並不是真的為了過節,而是純粹的喜歡找壹個花錢、慶祝、玩的理由!所以華夏人對於過節情有獨鐘。
方正當時看了這篇文章,第壹感覺就是找磚頭,想拍死這孫子!
華夏五千年文明,到了他的嘴裏,怎麽就成了吃貨文化、傻子文化了?
想到此,方正道:“江蘇大豐壹帶還有個傳說,大意為:從前有個放牛娃,因與地主抗爭,被地主砍死,鮮血把撒在地上的米飯染得通紅。這壹天正是十月初壹。此後,窮人在十月初壹都要吃紅豆飯紀念他,尚有童謠為證:‘十月朝,看牛娃兒往家跑;如若不肯走,地主摑妳三犁擔子壹薄刀。’那麽,這是單純的為了吃麽?”
鹹魚張張嘴,道:“好像……是那麽回事,但是妳也說的是壹個地方,代表不了全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