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 玄武星神劍!
純陽劍尊 by 壹任往來
2021-11-1 20:58
清元道人曾言道:“師叔,本門劍訣皆賴太玄真氣催動,玄精丹功能補益元氣,師叔服用之時,不需用意,只如平常般西修煉劍訣即可,藥力自能化為太玄真氣。我不知師叔洞虛劍訣修煉到甚麽境界,但若覺真氣滿溢,切不可再服丹藥,須緩緩平靜丹田,安寧氣息,自可無事。”
淩沖取了壹粒指甲大小的玄精丹在手,壹口吞下,依清元所言,不去管丹藥如何化開,只壹如平常修煉洞虛劍訣。玄精丹入腹,化為壹線暖流,侵入丹田,經由太玄心法運轉,轉變為太玄真氣。清元道人不愧為太玄門中煉丹的大高手,雖修為不高,但煉丹手段硬是要得,壹粒玄精丹給他煉的全無丹渣,全部化為藥力。
玄門煉丹之術,講求君臣佐使,諸般配伍,難免有藥渣殘留,就看煉丹之人功力如何。清元道人常年鉆研煉丹之術,已是大師的手段,也因如此,耽擱了修為境界。趙乘風幾次耳提面命,也不能改,最後只得罷了。其實千萬修道人中,最後能修成純陽,證就長生者又有幾人?連趙乘風自家也不敢說定能修成純陽,自己都還只是壹位金丹真人,弟子清元是煉罡境高手,已不算給師傅丟臉。
清元是煉丹成癮,手段高超,壹心要以外丹之術成道,只是這方世界中以外丹法門成道者,著實少之又少,幾乎無有可能。他自家也早息了雄心,每日醉心煉丹,只求有生之年,多煉幾爐神丹出來,報效師門罷了。
壹粒玄精丹入腹,藥力化為真氣,綿綿汩汩,流入玄劍靈光幻境中。淩沖也是許久不曾好生打量玄劍幻境,心神沈浸其中。見承乾劍光如天柱高聳,巍巍凝立,托起玄劍幻境。有此壹道劍光,玄劍幻境方能固若磐石。
另有中平、破邪兩道劍光矯矢不定,劍光吞吐伸縮。每人修煉洞虛劍訣,依據際遇不同,修煉出的劍光也自不壹。淩沖這三道劍光皆有不同奧妙,依托玄劍幻境,整合壹體,更具另壹番妙用,乃是除卻太玄四代老祖之後,從無人問津之境界。
玄精丹藥力所化真氣之精純,不亞於周天星光,玄劍幻境得其滋養,立時重新開拓空間。玄劍幻境之於丹田,不過是壹團大如鴿卵的光華而已,內中卻是別有天地,等若是另辟世界。洞虛劍訣之真意便在於此,修成壹個劍光世界,不假外求,自然得道長生。
壹粒丹藥藥力似乎並非如清元所說那般強橫,其實也是如此。洞虛劍訣從無人修煉到淩沖現下境界,連當年創出劍訣的老祖也與淩沖修煉情形絕不相同。清元道人以自家為引,估算淩沖體內所能容納真氣之數,毫無疑問是算的少了。
壹道玄劍靈光幻境本有數裏方圓,得了精氣滋養,又自擴充了數裏,已有十裏方圓。這壹方幻境還未能演化真實乾坤,但已是淩沖日後證道之根本。三道根本劍光皆已祭煉到了凝真境頂峰八重禁制圓滿,除非淩沖境界再有突破,否則再也祭煉不得。
壹粒丹藥下肚,無有絲毫不適。淩沖想了想,索性將余下三粒玄精丹壹口氣全數吞了,原本按照清元道人計劃,淩沖應當煉化壹粒玄精丹,配以壹粒大還元丹,如此壹張壹縮,壹擴壹煉,自可將真氣打熬精純。
但淩沖素來不甚依賴丹藥外力,玄精丹也是葉向天好心指點,才順道請清元道人煉制,壹粒毫無不適,膽子也大了些,至於大還元丹麽,等到玄精丹藥力全數煉化,再服不遲。
三粒丹藥入腹,與淩沖料想的大相徑庭,藥力蒸騰如火燒,與前壹粒玄精丹殘余藥力結合,化為壹團烈火,在玄劍幻境中灼燒起來!淩沖暗道失策,唯有極力補救,引領藥力祭煉玄劍幻境。四顆玄精丹化生的真氣相當於他十年苦修,強橫真氣將玄劍幻境壹撐再撐,壹擴再擴,直至發展為數十裏方圓,比之前足足多了十倍有余。
但藥力尚有壹半不曾發散開來,上策莫過於用來祭煉根本劍光,根本劍光祭煉的越多,禁制重數越高,玄劍靈光幻境威力便也越大。但承乾、破邪、中平三道劍光,早就淬煉的禁制圓滿,煉無可煉。眼看真氣藥力沖突不斷,幾乎要將玄劍靈光幻境燒穿。
淩沖情急之下,壹眼瞧見玄劍幻境中高懸半空的周天星光劍術種子。這些劍光種子還是當年惟庸道人親手賜下,與星鬥元神劍訣配合。星鬥元神劍訣說到底,只是修煉真氣星光的法門,最高境界就是修成如星宿魔宗壹般的先天星神法相,但太玄劍派的前輩祖師獨辟蹊徑,將先天星神法相硬生生扭轉為先天星神劍,周天劍法便是為了配合先天星神劍所創。
周天劍術種子共有三百六十道之多,上應周天群星。只是這些種子劍光只包含了周天劍術最基本的法門,禁制也只有壹重,顯是惟庸老道閑時信手而為,只為向淩沖傳授周天劍術精要所在。淩沖自得了這些劍光種子,任其高懸玄劍幻境之中,也不去管。
自家星鬥元神劍訣並未練到星宿聚合,星神自生的上乘境界,空自仰望周天劍術,卻有些好高騖遠,遠不如踏實修煉來的實在。但如今壹招棋差,大勢所迫,唯有將主意打到這些星鬥劍光之中。
星宿真法中,淩沖唯學過北方七宿玄武真法,即是玄武執明壬癸真訣,采北方七宿星力,凝練玄武真形,成就先天壬癸真水。他受道行境界所限,采煉的星光又大多供養洞虛劍訣之用,玄武執明壬癸真訣的修為始終不曾提升,此次借了海量真氣之助,不用白不用,好容易找到壹個宣泄之處。
淩沖心神沈凝,玄武執明壬癸真訣緩緩運轉,去煉化剩余的玄精丹藥力真氣。這壹次他首次拋開了洞虛劍訣之事,專心修煉玄武執明壬癸真訣。太玄前輩創設星鬥元神劍訣,最大的好處便是打通周天星力與太玄真氣之藩籬。采煉的星力經由星鬥元神劍訣運轉,自然化為太玄真氣。
但太玄真氣卻不能反逆化為周天星力。玄精丹所生藥力十分精純,卻可補充周天星力的損耗。淩沖放開修煉玄武執明壬癸真訣,北方七宿立時有數十道星光垂落,粗大之極,落入他胸前七處大穴,化為星力渦流旋轉不定,又有玄精丹藥力引出,接引至七處大穴之中。
有了兩股強橫之極的星力真氣補益,玄武執明壬癸真訣登時高速運轉起來,禁制層層晉升,頗有壹日千裏之功。玄北方武分為鬥、牛、女、虛、危、室、壁七宿。玄武者,謂龜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鱗甲,故曰武,乃是辟邪伏魔之神獸,形象為龜蛇相纏相繞。以淩沖現下修為,絕無可能練成玄武星相真身,但壹舉突破當前修為境界,還是有極大把握的。
七處大穴中,本是星光絲絲縷縷,此是他修成的本命星光,接引周天星力,融匯自家精神意誌,得了藥力之助,絲絲縷縷星光漸趨融合,每壹處大穴中,星光接引壹處,漸漸凝結成壹個個星光之團。星宿真法之中,並無凝真、煉罡、金丹、嬰兒等境界劃分,而是以凝練星光進度為準,其中煉成本命星光相當於凝真境,之上便是本命星團相當於玄門煉罡境,再往上便是星光種子,相當於玄門金丹真人。
淩沖吞服玄精丹,本意是為了增強真氣修為,好去攢煉罡氣,誰知機緣巧合,海量真氣支持之下,最先突破境界的,居然是星鬥元神劍訣的修為。數個時辰之後,余下玄精丹藥力終於消耗壹空,他前胸七處大穴中,星光如團,每壹團星光時時閃爍微光,五色斑斕,顯得神秘之極。
七團星光修成,標誌著淩沖的星鬥元神劍訣壹躍化為煉罡級數的法力,不過區區五載,便修成本命星團,這等神速,在星宿魔宗本門中,也堪稱首屈壹指。只是淩沖卻殊無歡喜之色,修煉星鬥元神劍訣,本就為了催動洞虛劍訣之用,他要證道純陽,最根本的還是要靠洞虛劍訣、玄劍靈光幻境,這條路是郭純陽開始就為他定下的,再也移易不得,他自家也不曾有絲毫動搖。
但今時今日,他所學已然頗為雜亂,除卻星鬥元神劍,尚有太清符法壹系。太清符法以天地大道之理為脈絡,以符文溝通鬼神萬物,役而使之,所傳煉魔、煉神、祈禳三部法門,博大精深之處,實是遠在只專精劍道的太玄劍派之上。就是窮盡畢生之力,也難將太清符法盡數修成。
無奈洞虛劍訣非要不斷凝練根本劍光,才能修為精進,若能將太清門符劍之術吃透,說不定玄劍幻境中又有壹道劍光生成,不練卻也不行。淩沖修成本命星團,正自胡思亂想,忽然又有異變!
玄武星宿本命星團生成,吸納虛空星力之能大增,無盡遙遠之處,玄武七宿忽然傳遞了壹縷壹念,瞬間跨越無窮虛空距離,與丹田玄劍靈光幻境中七道周天劍光種子取得了聯系。那七道劍光種子正是代表了北方玄武七宿之意,被玄武真意交染,次第放出光華。
他胸前七道大穴中本命星團亦自遙相呼應,分出七履本命星光射入玄劍幻境之中。七道劍光種子、七道本命星光、壹縷神秘縹緲的玄武星宿真意,三道法力意念化合壹處,登時生出無窮變化。
七道劍光驀然垂落,中途又化合為壹,成為壹道劍光,融入了玄武星宿真意,這道劍光落在破邪與中平兩道劍光之旁,扭曲彎折,並非直直壹條。其中隱隱有無窮水聲流淌,又有龜叫蛇嘶,神秘之極。
淩沖大喜之下啊,不料修煉了玄武真法,居然還能再凝練壹道本命種子劍光出來,這道根本劍光壹成,只要祭煉到八重禁制圓滿,玄劍幻境威力定能暴增三成不止。照這樣下去,只要將周天劍術盡數凝練為本命劍光,還要甚麽太清符劍?周天劍術就足以將他洞虛劍訣修為鼓催到純陽之境了!
淩沖心癢難搔,忍不住先行試演新得的這壹道玄武星光劍,劍光脫體而出,龜叫蛇嘶之間,隱隱有壹尊身披鱗甲、龜蛇交纏的神相升騰而起,周遭無窮先天壬癸神水洶湧,浪花之聲盈耳。北方玄武本是辟邪伏魔之神,先天壬癸神水自生兩儀五行,滋養先後天萬物,二者結合,妙用無窮。
這道劍光繞梁而飛,如臂使指,終究是自家宅內,淩沖不敢太過放任,只試演了壹回,依舊收入丹田之中溫養。新練成的玄武星光劍,只有壹重禁制,但氣象已自不凡,上應玄武七宿之力,大氣磅礴,壓得破邪與中平兩道劍光離得遠遠地,唯有承乾劍光依舊傲然挺立,支撐天地。
淩沖壹聲低吟,壹躍而起,玄武星神劍壹成,玄劍幻境又自凝實了幾分,功力大進,推門而出,但見朝霞滿天,已是壹夜過去。淩沖陪家人用罷早膳,將王朝喚入屋中,為他講解太玄三十六劍之奧妙。囿於門規所限,只傳了王朝十三招太玄守山劍,但王朝年老氣衰,悟性不足,十三招劍法也未悟透。淩沖如今也算是劍術中的大修士、大行家,為王朝講解劍招,可謂信手而來,全不費事。
王朝聽得如此上乘劍術,皆是之前做夢都不敢想象的,只覺自家這五十多年全活到了狗身上,壹面強行記憶,遇有不懂,當即發問。淩沖耐著性子,為他壹壹解答,直到日落西山,壹老壹小連午飯都不吃,仍是意猶未盡。還是老夫人遣人叫二人用晚膳,方才如夢初醒。夤夜之中,淩沖獨坐房中,雲煉了壹會玄武劍光。這道劍光初成,還得日夜溫養,方能逐步精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