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

要離刺荊軻

歷史軍事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朕奮三世之余烈,用天下之大義,乃執三尺劍,以做天下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290章 五銖錢!

我要做皇帝 by 要離刺荊軻

2018-6-22 23:14

  臨近歲末,廣闊的關中大地上,到處都是喜滋滋的百姓。
  因為,收獲的季節將到了!
  看著田野裏沈甸甸的粟苗,農夫們壹個個嘴巴都樂得合不攏了。
  今年,老天爺很給面子,關中風調雨順,日照充足,是以,今年肯定是個大豐年!
  勞累了壹年的農民,終於可以在這歲末好好犒賞壹下自己了。
  特別是今年聖天子還下了旨意,以漢鼎的緣故免了田稅,只要交壹項芻槁之稅。
  因此,這幾天,幾乎所有的農民都在忙著收割田間地頭的青草,將之曬幹,然後紮成壹捆壹捆,準備用來交給朝廷。
  但百姓們高興了,錦衣玉食的官僚和地主就不怎麽高興了。
  “主人,露布下張貼了今年關中糧食保護價,按照太子那邊的要求,今年粟米最高售價六十錢壹石,最低四十錢壹石,凡有高於或者低於這壹價格的,少府將會出手,以此價格固定出售或者收購……”許多關中地主和大糧商終於等來了這個決定他們命運的布告。
  出乎下人們意料之外。
  各自的主子在聽完他們的匯報後,幾乎是同時的長出了壹口氣。
  最低價格四十錢,最高六十錢,基本上是維持了去年關中糧價的平均水準。
  雖然說,價格被這樣人為的強行定死,使得糧價失去了操作空間。
  但是,相較而言,在這其中還是留下了足夠的獲利空間,給絕大多數的地主和商人操作。
  也就是說,占絕大多數的中小地主和中小商人的利益,其實受損不大。
  既然是這樣,那麽……
  “去告訴杜家的人,他們家的事情,跟俺沒關系……”幾乎大多數的地主在得知了糧食保護價的上限和下限後,立刻就做出了決定。
  這世界沒有誰是傻子。
  神仙打架,小螞蟻硬要攙和進去,那不是找死嗎?
  更何況,這劉氏的決定,這二三十年來,有誰改變過嗎?
  與此同時,壹封來自內史衙門的公文也擺上了關中七十五縣的縣令和縣尉的案頭上。
  這些縣令和縣尉看完,不敢怠慢,立刻就把各自的任命的親信心腹叫到面前,壹頓訓示。
  “禦史中丞行文內史衙門,已將糧食保護價的執行情況納入了今後的考核內容……”壹個縣令對著他的親信心腹像什麽刑曹、亭長、遊繳、廧夫,發出了他的命令:“某知道有人在拉攏妳們,但是,妳們都想清楚了,妳們的位子是本官給的,誰要妨礙本官升遷,本官讓他壹輩子不舒坦!”
  所謂破家縣令,滅門令尹!
  在這些地方政權真正的掌權者面前,誰敢再掉以輕心?
  漢家的縣令,可是擁有直接任命和罷免底層的亭長和遊繳的權力!
  正所謂現官不如現管。
  底層的亭長可以不鳥兩千石大臣發布的政策,但絕對不敢得罪頂頭上司。
  於是,這些底層的官吏紛紛躬身答應著:“諾,縣尊即有令,小的們自然不敢違抗!”
  誰叫今年是朝廷的大考呢?
  至於某些已經收了好處的家夥,私下裏揣摩了壹下,感覺這杜氏真是不怕死啊!
  竟然敢與天家對著幹。
  看來,這杜氏是要亡了。
  這船要沈嘍!
  既然如此……
  那已經吃到嘴裏的東西,自然是自己的了!
  甚至,膽子大的人已經開始尋思著,杜氏倒臺後,自己能撈到什麽好處了。
  嗯,杜家在本縣的幾個莊子和作坊,看上去挺美味的……
  這世界就是如此殘酷。
  雪中送炭,沒幾個人會做,反倒是落井下石的人,非常的多!
  ……
  劉徹此刻卻是在太子宮裏審視著從關中各縣傳回來的報告。
  沒辦法,馬上就是秋收了,就是檢驗他這個太子的拳頭能不能砸碎關中富商們串聯起來的鐵鏈的時候。
  整個太子宮上上下下沒有人敢掉以輕心。
  “家上,華陰縣的報告回來了……”汲黯急匆匆的舉著壹份竹簡小跑進來,躬身拜道:“華陰縣風平浪靜,市集商人平靜,民間地主和士紳也如往日壹般,並未有什麽異常!”
  “辛苦愛卿了!”劉徹點點頭,連忙讓王道準備茶水。
  “谷口縣急報……”義縱氣喘籲籲的跑進來,稟報道:“谷口壹切如常!”
  劉徹也點點頭,笑著讓他坐下來。
  他看了看堆滿他案幾的來自關中各縣的報告。
  如今,這關中七十五縣,已經有六十縣發回來了報告,基本上都是風平浪靜。
  這說明,劉徹的這壹步棋走對了。
  大勢已成,那些妄圖與他對抗的大商賈,只是螳臂當車而已!
  說實話,為了應對這壹切,劉徹可謂費勁了苦心。
  即拉下了面皮去求晁錯,與禦史中丞楊奮商量,讓楊奮去壓住了地方的縣令和縣尉。
  然後,為了確保萬無壹失。
  劉徹更在糧食保護價問題上做出了讓步。
  原本,劉徹定的是最低四十五錢,最高五十五錢。
  為了能讓這個政策被更多人接受,劉徹分別讓步了五錢,取了去年的平均值。
  事實證明,這個選擇無比明智。
  此刻,整個關中的地主商賈們絕大多數,都沒有任何反對和非議,反而心平氣和的接受了這個政策。
  “毛主席說的對啊,政治,就是團結大多數,打擊壹小撮!”劉徹在心裏感慨著:“任何改革,都是建立在讓大多數受益的基礎上,才能成功的!”
  歷史上有很多改革。
  改革的初衷都是為了改變國家的不利局面,可最後都失敗了。
  著名的王安石變法更是讓文明強盛的北宋從此走向滅亡。
  而這些失敗者,都有壹個共同點,那就是忘記了照顧大多數地主和士紳以及貴族的利益,打擊面太大,導致即使有高層支持,但是中下層卻各種抵抗和抗拒。
  而成功的改革,如北魏孝文帝改革等,都是先照顧了貴族和士紳地主的利益,所以才能成功。
  至於後世天朝太宗的改革,更是先餵飽了官僚階級,才有的後來的成功。
  這麽想著,劉徹就已經有明悟了。
  眼下,這第壹步算是踏出去了,他這個太子的名號也打響了。
  那麽,就剩下壹件事情了。
  殺雞儆猴!
  既然那幾個大商賈敢跟他這個太子對著幹,那就說明,他們是敵人。
  對敵人,不需要仁慈!
  更何況……
  這上上下下,這麽多雙眼睛都盯著呢!
  在這個時代,可不講究什麽以德報怨。
  這個崇尚大復仇主義,提倡血親復仇的社會,只講壹句話: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去告訴劇孟,開始行動吧!”劉徹淡淡的對王道吩咐著。
  “諾!”王道點點頭,退了下去,門口,早就按捺不住的劇孟,臉都漲紅了。
  這壹役,就是他劇孟打響名號,在政壇上正式亮相的壹仗,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接到命令後,劇孟轉身看著全副武裝,列隊占滿了整個花園的上百號手下,問道:“諸君,證據都確鑿了嗎?”
  “回稟都尉,證據確已確鑿!”眾人齊聲唱諾。
  在關中這個地方混出頭的大商賈,那個手上,沒有幾條人命,沒有幾樁血案的。
  只是,之前,都有著保護傘保護。
  但此刻,太子強勢出擊,備盜賊都尉衙門摩拳擦掌,那些保護傘,早就縮頭了。
  許多原本的遊俠,只要想著那些往日不可壹世的貴人,就要在他們面前顫顫發抖,心裏頭就興奮不已。
  ……
  殿中,劉徹的註意力,卻轉移到了另外的事情上去了。
  “張湯!”劉徹跨步向前,走到張湯面前,問道:“到現在為止,壹共鑄造了多少五銖錢?”
  “回稟家上,至今為止,壹共鑄造了二千七百五十四萬枚五銖錢……”張湯早有準備,立刻報出壹連串數據:“總共耗銅十九余萬斤,鐵鉛總計六萬余斤……”
  劉徹聞言點了點頭。
  這個數字還是很恰當的。
  在理論上,壹斤純銅,假如不摻雜質,那麽大概能出五銖錢,八十到九十枚。
  但是,有那麽良心的鑄錢嗎?
  不摻鐵鉛的錢……呵呵……
  恐怕,這樣的錢根本就流通不起來……
  原因很簡單,假如是這樣的話,那麽聰明的中國人立刻就會把這些錢統統融化了,鑄成銅器賣掉,然後再用賣銅器的錢繼續鑄銅器。
  相對來說,劉徹所鑄的五銖錢,銅跟鐵鉛比達到了將近四比壹。
  這已經是漢室有鑄錢以來最良心的壹批鑄錢了!
  嗯,當年劉邦鑄造的那壹批三銖錢,簡直是慘不忍睹!居然有六七成是雜質……
  以至於,現在市面上幾乎都見不到了……
  而鄧通在蜀郡所鑄的四銖錢,大概鐵鉛比達到了三比壹。
  就這樣,就在北方的貨幣市場橫掃了壹切牛鬼蛇神,壹統了北方的錢幣。
  至於吳王劉濞的吳錢,大體上比鄧通的鑄錢稍好,但也好不到哪裏去。
  而劉徹的五銖錢,不僅僅含銅量高,而且重量也比其他大多數市面上流通的鑄錢重。
  這麽想著,劉徹就覺得,自己的五銖錢,應該能輕松的壹統關中的貨幣市場了。
  唯壹的遺憾是,鑄錢耗銅太多了!就則壹批鑄錢,就耗盡了劉徹這個太子掌握的所有銅制品,甚至還不得不從少府哪裏拿了幾萬斤銅。
  而中國,並非富銅國。
  目前已知的國內最大的銅礦礦脈,居然是在吳王劉濞的治下……
  “去拿壹箱銅錢來,孤帶著進宮去給父皇看看……”劉徹吩咐著。
  “諾!”張湯點點頭,就退了下去。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