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

要離刺荊軻

歷史軍事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朕奮三世之余烈,用天下之大義,乃執三尺劍,以做天下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567章 教育列侯

我要做皇帝 by 要離刺荊軻

2018-6-22 23:15

  於是大家夥把視線集中在了少府令岑邁身上。
  雖然,大家都知道,這位少府令,現在把自己的全部身心與所有精力都放在了“淩煙閣”的籌備事宜中。
  整個少府的日常工作,交給了下面的少府監。
  但少府監顯然不夠格參與這樣重要的會議。
  於是,大家就只能讓這位在實際上已經去職,就等著交割政務給新少府的岑邁出來負責了。
  岑邁,卻是不急不慢的站出來,接受命令。
  “臣邁奉詔,不敢有違!”岑邁叩首接命,讓無數人驚掉了下巴。
  在漢室,接受了命令,就必須完成。
  完不成,就等著掉腦袋吧!
  岑邁敢接詔書,這就說明,少府的庫存裏,起碼有個百萬石鹽,幾百萬斤鐵的儲備。
  沒有這個底氣,少府絕不敢接受這樣的命令。
  倒是丞相周亞夫與太仆袁盎還有大將軍竇嬰等人,都是壹副若有所思的模樣。
  周亞夫是想到了去年他在上林苑見到的那些高爐。
  那些壹日煉鐵上千斤的怪獸,要是全力運作,不計成本和損耗,區區百萬斤鐵,不是難題。
  更何況,現在,張湯已經在南陽郡紮根下來。
  那麽,那個天子所說的年產生鐵數百萬斤的煉鐵基地,也應該開始建設了。
  因此,少府現在已經不需要特別儲備生鐵來應付突發事件了。
  要知道,在去年,少府的開支,已經達到了史無前例的兩萬萬錢,幾乎與去年漢室軍費相差無幾。
  這樣的壹個龐然大物,有個百八十萬斤生鐵儲備,是很正常的事情。
  更何況,還有蜀郡的兩位外戚,程鄭氏和卓氏的全力配合和幫忙。
  只是,鹽的問題,讓周亞夫百思不得其解。
  五十萬石鹽,恐怕,整個少府去年,全年在各地鹽池的產出,也不過如此了。
  而少府產出的鹽,是要供應兩宮,軍隊和各官署的。
  向來不外賣。
  周亞夫很好奇,少府到底要用什麽辦法,玩什麽法術,變出五十萬石鹽來。
  因此,周亞夫不免好奇地問道:“敢問陛下,鹽鐵,從何而來?”
  其他人也紛紛伸長了脖子,等待回答。
  自從鹽鐵官營在關中實施以來,大量的平價鹽鐵,開始充斥市場。
  大農令下的鹽鐵衙門,在長安九市之中的五個,開設了鹽鐵售賣基地,每隔三天壹次,無限制的敞開向市場供應。
  壹石鹽的價格在五百到七百錢左右,壹斤鐵的價格,在十錢左右。
  這大大低於市場價。
  鹽鐵衙門成立數月,弊端大家暫時沒看到。
  好處,卻是人人都嘗到了。
  每逢鹽鐵售賣之日,長安的列侯勛臣,各個衙門的巨頭,以及關中的各大豪族,都派了自己的家人,奴仆,運著壹車車的銅錢,甚至直接拿著黃金,在各個售賣點蹲點。
  鹽鐵衙門供應的平價鹽鐵,就這樣,被各個家族、勢力和利益集團,用著這樣光明正大的手段,壹口氣全吃了下去。
  普通百姓想要買到平價鹽鐵,幾乎是做夢!
  這些人買了鹽鐵後,通常加價三到五成,轉手就能賣給百姓。
  壹個個都是賺的盤滿缽滿。
  甚至有些聰明人,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長安城的鹽鐵不好賣了。
  他們就運去關中其他縣,加價壹倍,照樣賺的滿嘴流油。
  最近這段時間,做這個倒賣生意,賺的最多的列侯,甚至賺取了超過了他的封國租稅的財富。
  真是讓人羨煞!
  於是,鹽鐵官營政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擁護。
  在列侯和官僚們看來。
  這鹽鐵官營,簡直就成了天子給大家派發福利的政策。
  自己只要趟在家裏,派個奴仆,帶著錢,蹲點,就能獲取前所未有的利益。
  這比冒著犯法的風險,去盤剝、欺壓農民,貪汙受賄,來錢更快,甚至比長安城裏的子錢買賣的來錢速度還要快。
  畢竟,子錢買賣,還存在本錢無法收回的風險。
  但這個買賣,卻是只要用著自己的名頭和社會地位,就可以平白獲得好處。
  甚至有些沒節操的家夥,買了鹽,回家自己摻土、摻泥,然後照樣能賣出去!
  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都知道了這麽個發財的路子。
  於是,發財的途徑,就變窄了。
  特別是,當竇氏和陳家、薄家也下場的時候,大量不夠分量的人,被驅逐出了這個市場。
  基本上,現在不是朝臣,連進去分杯羹的機會也沒有。
  甚至就是列侯,也擠不進這條食物鏈了。
  漢室列侯,現在還有名有姓有封國食邑的,差不多有百五十人。
  而在長安常住的,幾乎占到了列侯總數量的壹半。
  自然,在長安,列侯這個名詞,是會貶值的。
  但在另外壹個方面,列侯階級,卻擁有著壹般人很難想象的大量財富。
  中國的地主和貴族,向來,都很喜歡積蓄。
  像明朝,大量的白銀,就被地主老財們藏在自己的地窖裏等著發黴。
  而漢代的列侯階級,則儲存了海量的黃金。
  這些黃金,絕大多數情況下,最終會隨著這些列侯,深埋地下。
  另外,作為列侯,他們還占有了大量的土地。
  尤其是在各自的封國,土皇帝壹樣,有著超然地位的列侯家族,幾乎就是當地的霸主。
  他們的糧倉裏,同樣儲存了大量的谷物。
  通常情況下,這些家夥是寧肯自己家的倉庫發黴,也不願意將糧食拿出來賑濟災民的。
  而關中實施了糧食保護價後,這些列侯們,就再也沒有從自己的封國裏運糧來長安了。
  關中的糧價已經無利可圖,精明的列侯們當然會選擇將自己的糧食存在封國的倉庫裏,甚至,有些更聰明的家夥,選擇將自己封國的奴婢和家臣家眷,也帶到長安來吃便宜的糧食。
  可這樣子做,就產生了壹個問題——列侯們肯定不願意自己的糧食被賤賣,而運糧到關中,又無利可圖,那麽,這些糧食,就只能在家裏發黴。
  糧食不像黃金,隨便丟個地方藏起來就好。
  糧食會腐爛,會發黴,會變質,長期儲存,更要成本。
  而假如賣不出去,就只能白白丟掉,甚至還要搭上不菲的管理成本。
  在以前,列侯們也沒辦法,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封國的倉庫裏,大量的糧食發黴變質。
  別說是他們了,朝廷的官倉裏,這樣的情況,最近這些年,也不斷發生——甚至連串錢的繩子都腐朽了。
  這樣的情況不斷持續,很多列侯,心裏面其實都是焦急的。
  每天看著自己的糧食不斷腐爛,這樣的心情,就跟後世資本家,把牛奶和咖啡倒到大海裏是壹樣的。
  他們亟需給自己的財產找到壹個保值的途徑。
  還有什麽比這次天子開出來的條件和政策更保值、增值的方法?
  對掌握了大量特權和財產以及土地的列侯來說,將糧食從封國,運去彭城,根本不是問題。
  他們有著大量廉價的勞動力——就算是食邑幾百戶的列侯,家裏面也養著幾十上百的奴仆。
  這些人平日裏,閑著也是閑著,倒不如去運糧,還能增加收入。
  而將那些在倉庫裏等著發黴的糧食,運到彭城,轉手就拿到堪比黃金壹樣的硬通貨的鹽鐵。
  別說是壹百石糧食換十石鹽,兩百斤鐵了。
  就是兩百石換這樣數量的鹽鐵,他們也有的賺!
  至於朝廷會不會賴賬不給?
  列侯們就更不擔心了。
  三年前,吳楚之亂,長安的子錢商人無鹽氏貸款五千金給竇嬰和周亞夫當軍費。吳楚之亂平定後,無鹽氏連本帶利,賺回了十倍的收益。
  連子錢商人的債,朝廷都不賴。
  就更不會賴他們這些國之功臣,休戚與共的列侯的帳了。
  他們唯壹擔心的只是:鹽鐵的數量,到底夠不夠?
  要知道,隨便壹個列侯,都可能拿出上萬石的糧食出來。
  萬壹要是糧食運了去,結果回頭少府說:哎呀,君侯可能要等上半年壹年,等俺把鹽鐵生產出來。
  那就慘了!
  誰不知道,少府最擅長的就是拖?
  拖妳個三五年,甚至七八年也是可能的。
  畢竟,單個的列侯,也無法去跟九卿之壹的少府打官司——也打不贏。
  假如要是少府真的能壹次性拿出這麽多鹽鐵來……
  許多列侯,甚至大臣,都在心裏計算起了自家的糧食儲備。
  跟著天子政策走,有肉吃。
  這是最近壹年來,長安貴族大臣們總結出來的心得之壹。
  譬如去年,天子將小麥納入糧食保護價政策,提前收到消息的列侯貴族們,在關中甚至關東,大量收購廉價的小麥,轉手賣到少府,多的賺了五成,少的也賺了兩三成。
  然後,天子又推廣水車。
  大家咬咬牙,出了錢,在自己的莊園裏架起了水車。
  結果,下面的人欣喜的稟報,許多本來已經要休耕甚至已經因為地力已盡,淪為下田的土地,都成為了上田,莊稼長的特別好。
  而通過水車架設,從內史那裏得到的“退稅額度”,又免費的購買到了許多便捷先進的農具。
  這些農具好用的很,大大提高了農莊的生產效率。
  譬如以前,要耕壹百畝地,需要四個男人,足足三四天的功夫。
  現在,兩頭牛壹具犁,壹天就能耕兩百多畝!
  許多貴族大臣,因此受益無窮。
  這次,若是真有那五十萬石鹽,壹百萬斤鐵。
  大家夥覺得,就不用麻煩天下的商賈和地主了。
  自己內部就能解決!
  區區五百萬石糧食而已!
  閉著眼睛都能湊齊啊!
  劉徹輕輕敲擊著手指,微笑著回答周亞夫的問題:“少府去年,在江都國開了鹽田壹百頃,如今,僅僅在廣陵城裏,就已經有著不下壹百萬石的鹽儲備……”
  這話壹出,無數人都是被震的七葷八素。
  鹽田?
  鹽還能種?不是煮或者鹵制的嗎?
  大家紛紛感覺腦子有些不夠用了。
  但劉徹不想講太細了。
  暫時來說,國家需要壟斷曬鹽技術和高爐煉鐵技術,以斂聚財富。
  只有等到下壹個穩定的財源出現,才會放開此類技術的限制。
  當然了,僅僅只是放開而已。
  國家對鹽鐵的管控和強力控制還是需要的。
  鹽,關乎國計民生,鐵是戰略基石。
  這兩者,不管在什麽時代,都還是以國家為主體來控制和推動比較好。
  讓民間去自由發展和管理,那註定了只會變成壹個悲劇!
  少府令岑邁也微笑著道:“今年以來,敖倉中的鹽儲備,也已經接近了八十萬石!”
  這就是壹百八十萬石的總儲備了!
  無數的大臣貴族的呼吸都變得急促了起來。
  既然連鹽都可以像變魔術壹樣變出這麽多,那區區百萬斤鐵,更是不在話下了。
  現在,大家的想法,從少府有沒有這麽多鹽鐵,變出了,少府能不能多給點鹽鐵啊?
  天下鹽鐵的缺口何其大!
  這五十萬石鹽和壹百萬斤鐵,別說整個天下了,就是關中,都能消化掉!
  將家裏沒地方去的糧食,變出馬上就能換成錢的鹽鐵。
  對貴族列侯和大臣來說,這簡直是壹個無法拒絕的誘惑!
  劉徹看著這些眼巴巴的望著自己,壹臉討好模樣的大臣貴族們,在心裏面也是笑了起來。
  列侯們的財富和人力物力,在實際上,也是漢室國力的壹部分。
  只是在和平時期,這些力量,都白白的浪費掉了。
  更麻煩的是,這些家夥,沒有什麽投資概念,他們就像壹個守財奴壹樣,守著自己的財富和資源發黴,最後壹起帶著這些東西,去地下腐爛。
  這樣的情況,在封建社會非常常見。
  譬如明朝時期,大量的美洲白銀湧入中國,但明政府卻偏偏鬧起了銀荒,這真是哭笑不得。
  漢室也壹樣,整個上層擁有大量的黃金。
  這些黃金要是利用好了,足夠推行金本位。
  但偏偏,從皇帝到下面的貴族,大家更愛把黃金帶到地下。
  也就後來王莽玩了壹次不成功的黃金-銅錢兌換機制。
  這次,劉徹打算,好好給這些家夥上壹課。
  讓他們知道,財富只有流通起來,才有力量。
  不能流通的財富,充其量,就是壹堆無用的金屬。
  同時,也讓法家知道,盯著土地,已經不在能富國強兵了。
  新的時代,力量的源泉,來自於工業和人力的結合,是鐵與血的組合。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