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

要離刺荊軻

歷史軍事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朕奮三世之余烈,用天下之大義,乃執三尺劍,以做天下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234章 明道

我要做皇帝 by 要離刺荊軻

2018-6-22 23:18

  翌日,石渠閣之會重啟。
  不過,經過昨天整整壹晚的溝通和協商。
  各個派系之間,顯然,互相都達成了某些妥協或者共識。
  端坐上首的劉徹只是微微掃了壹眼,就差不多知道,諸子百家的巨頭們的心思了。
  要知道,昨天表現出色的不僅僅是壹個墨家。
  昨日真正的贏家是黃老派!
  旁的不說,昨天晚上的宮廷宴會,太皇太後和皇太後,就都邀請了齊國的那位田升與會。
  竇太後甚至表示:“田生之學,貫通古今,實乃治世之學,足以勝任兩千石博士!”
  這是竇太後時隔將近兩年,第壹次對外界表露自己的態度。
  作為孝順的孫子,劉徹自然立刻就冊封了田升為兩千石《道德經》博士。
  由此,漢家兩千石博士官的序列之中再添壹人!
  要知道,兩千石博士,在現在的漢室學術界的地位,基本上就相當於後世天朝的科學院院士。
  地位崇高,而且數量稀少。
  迄今,整個漢家僅有不過二十人!
  其中超過壹半,都是屬於那種入土半截,幾乎無法再活動的巨擘。
  譬如濟南伏生、魯申公以及法家張恢。
  真正有活力,而且可以到處蹦跶的,不過七八人而已。
  而田升是其中年紀最小的。
  這個任命壹下,實際上就等於變相的讓田升成為了黃老派的巨頭,未來的精神共主。
  而這個決定,也幾乎意味著,未來黃老派的主流思想會是田升和他的流派。
  而這個事情,幾乎立刻就讓無數人,渾身都出了壹身冷汗。
  田升可是解決了黃老派面對的兩個最大難題的人!
  他要是真的掌握大權,主導黃老派的變革。
  那麽……
  要知道,現在的秉政者,可就是黃老派!
  他們制定法律,頒布政策,討論稅收方案……
  要是黃老派復興,並且強盛。
  那,諸子百家,都等著當壹輩子在野學派吧!
  是以,其實,反而黃老派目前是仇恨值最高的。
  包括儒法在內的各個學派,都在打著給黃老派來壹下的想法。
  而墨家的威脅性,反而因此排在黃老學派的後面。
  除了儒家,其他學派,幾乎就不關心墨家到底想做什麽了。
  除此之外,以劉徹所知的情報,儒家內部,也依然是壹盤散沙。
  據說,昨夜,韓嬰與董仲舒談崩了。
  至於為何談崩,很好理解——壹山不容二虎。
  公羊派是絕對不可能容忍韓詩派帶著荀子、谷梁壹起坐大的。
  韓詩派也同樣不會準許公羊派肆無忌憚的將公羊思想加諸到他的頭上。
  道不同不相為謀。
  不過……
  望著臺下那壹個個精神抖索,鬥誌滿滿的名士和學者。
  劉徹在心裏嘆了口氣。
  他知道,這些學者和名士,如今肯定以為,他們已經掌握和主宰了世界。
  但其實呢?
  這個石渠閣之會,在本質上來說,只是壹塊遮羞布罷了。
  壹塊劉徹和他的列侯公卿以及軍功貴族們粉飾太平的遮羞布,用來顯示國家依然是由知識分子和文人在主導的偽裝。
  但在實際上,真正決定國家命運和未來前途的壹直都是劉徹和他的軍功利益集團。
  石渠閣上,發生的壹切,壹切的辯論,無論勝負,都需要得到劉徹和他的列侯們的認同。
  不然,哪怕在石渠閣贏了壹切,也會輸掉未來。
  相反,只要能討好劉徹和列侯們,那麽,就算壹敗塗地,卻很可能贏得將來!
  這個世界,有時候,就是這麽虛幻。
  就像後世,妳以為妳知道了真相。
  但實則,那只是別人讓妳知道的“真相”。
  而,很遺憾的是,昨天晚上,劉徹與列侯們夜宴,商談,結果妳猜,列侯們對誰更感興趣?
  是壹鳴驚人的墨家,還是聲勢浩大的儒家?仰或者重煥新生的黃老派?
  都不是……
  現實很殘忍。
  列侯們,雖然對墨家、儒家和黃老派的表現,都感覺很有逼格。
  但是……
  很遺憾,這些派系都沒有人真正觸動這些家夥。
  相反,看上去表現平平的法家,提了壹個似乎看上去糟糕至極的提議的法家,卻得到了大部分人的支持和擁護。
  至少,假如讓他們投票的話,法家絕對會得到高票!
  原因,也很簡單。
  列侯們,尤其是軍功列侯們,才懶得去管學術界的那些破事。
  他們只知道,是法家,在幫助他們對外作戰,也是法家在給他們提供後勤保障,補充兵源,更是法家與他們並肩作戰,沖殺在第壹線。
  屁股決定腦袋,選誰還需要考慮咩?
  這讓劉徹在哭笑不得的同時,也是感慨萬千。
  如今,望著這些諸子百家的巨頭們,更是在內心深處為他們感到有些可悲。
  不過……
  他們今天的努力,也並非是毫無作用的。
  而且,他們還有機會,改變自己和學派的命運。
  想到這裏,劉徹就站起身來,對著全場說道:“朕聞之,古之治天下,朝有進善之旌,誹謗之木,所以通治道而來諫者。堯舜禹湯,莫不如此!今朕獲保宗廟,以眇眇之身,托於天下兆民君主之上,戰戰兢兢,常恐朕之不敏,以羞先帝遺德!”
  “今日幸甚,會天下諸子士大夫於石渠閣,聆聽高見,受益匪淺!然古人雲:道不辯不明,事,不作不行,理,不論不正!今朕乃於石渠閣備酒三盞,願與諸子,共臻於道!”
  群臣與諸子士大夫聽完,紛紛跪下來拜道:“陛下教誨,臣等敢不奉詔?”
  於是,石渠閣之會,最重要的壹個程序——明道與論述開始了。
  與之前的講義相比,這才真正考驗諸子百家的大難題。
  不管前面說的多麽動聽,講的如何天花亂墜。
  但,在這個程序中,都可能被人找到致命漏洞,從而徹底擊潰!
  更重要的是,這還將考驗諸子百家,各個派系內部的內功與底蘊。
  底蘊不足,內功不夠,都隨時可能被人攻破防線,徹底崩盤。
  當然,這同時,還是壹個真正展現諸子百家今日格局的舞臺。
  與講義不同,講義基本上照搬宣課就可以了,講大道理,誰不會?
  但這明道和論述,卻很可能要直面當今社會的種種問題,並且必須給出各派認為的最佳解決方案。
  這個事情,壹個不小心,可就要掉進地雷陣之中,萬劫不復!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