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

要離刺荊軻

歷史軍事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朕奮三世之余烈,用天下之大義,乃執三尺劍,以做天下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796章 背叛與忠臣(二)

我要做皇帝 by 要離刺荊軻

2018-6-22 23:17

  已是八月,這天,劉徹剛剛醒來,就得到了報告。
  淄川王劉賢,畏罪自殺。
  劉賢的自殺,並不意外。
  這貨在劉辟光死後,實際上就已經是非死不可了。
  理由很簡單,劉辟光在遺表裏,揭發了他的壹樁天大的醜聞。
  這個渣渣,居然與他的兒媳太子妃袁氏有著不清不楚的關系。
  亂X是老劉家的紅線。
  自詡以孝治天下的劉氏天子,是絕不會容忍任何形式的亂X。
  這個罪名,甚至比謀逆、大不敬,還可怕。
  翻看史書,就可以看到,死在這個罪名下的諸侯王,其實比謀反而死的諸侯王還要多。
  但問題的關鍵是,這幫作死的渣渣,屢教不改。
  其實,劉賢扒灰還算好的。
  現在的廬江王劉賜家裏那堆破事,才叫精彩!
  父子反目……
  兄妹亂X,手足相殘……
  王子與車夫搞基,妃子們為了爭寵,給競爭者下毒……
  乃至於子告父,父告子!
  但凡妳能找得到的宮鬥情節,這家人應有盡有。
  其精彩程度,甚至超越後世的女頻耽美文和宮鬥文。
  但凡有所了解的人,都會瞠目結舌,為這家人的智商默哀。
  老實說,老劉家這些諸侯王,在劉徹看來,純粹是吃飽了撐著沒事幹,非要找點刺激。
  倒是,濟北王劉誌跟膠西王劉雄渠至今還在死撐著。
  既不自殺,也不認罪。
  這實在讓劉徹有些為難。
  劉徹也沒有這麽多美國時間跟他們耗了。
  這兩個渣渣再不認罪伏法,劉徹就只好讓他們被自殺了。
  畢竟,那膠西王國跟濟北王國,可是很不錯的土地。
  正好拿犒賞功臣。
  尤其是衡山王劉勃,城陽王劉喜,這樣的鐵桿腦殘粉。
  “陛下,大將軍在殿外求見……”
  剛剛洗漱完畢,就有宦官來報告。
  “不見!”劉徹毫不客氣的拒絕:“轉告大將軍,朕今日身體不適,不便會客,請大將軍改日再來!”
  竇嬰這貨,這麽壹大早的跑來見劉徹,當然不是來談心也不是有公事的。
  他來劉徹這裏,就為了壹件事情——給他的小弟灌夫求情。
  灌夫,是竇嬰當初在滎陽收的小弟。
  在平吳楚之亂時,灌夫作戰勇猛,甚至上演了壹出父親戰死了,兒子接著上的英雄戲碼,因此,聞名天下,更被竇嬰收為小弟。
  但,灌夫這個人啊,在戰場是英雄好漢。
  但在官場上,卻是十足的小人和的的確確的貪官汙吏!
  在劉徹的前世,灌夫的老家穎川郡的百姓,甚至被灌夫的家族子侄禍害的痛苦不堪,乃至於有童子作歌:穎水清清,灌氏安寧,穎水渾濁,灌氏滅族!
  別以為灌夫是被他的那些腦殘族人拖累的。
  實際上,打開他的履歷,妳就知道,這絕對不是個什麽善茬或者好人。
  他四度丟官,四度官復原職。
  而且,每次丟官,都是因為犯法。
  而且是證據確鑿的犯法!
  但每次,都因為竇嬰的保護,而不了了之。
  所以,後來灌夫被族誅,潁川百姓彈冠相慶,而輿論界也都紛紛認為,田蚡是幹了件好事!
  這次,灌夫再次犯事了。
  本來,劉徹是好心好意,讓灌夫去了代國當丞相,希望他遠離長安的繁華,在晉陽修身養性,磨礪自己。
  但這貨就是爛泥扶不上墻啊!
  他在酒後喝醉了,於鬧市縱馬狂奔,上演西漢版的七十碼事件,踩死了三個無辜路人,導致十幾人受傷。
  酒醒之後,為了掩蓋罪行,他幹脆就派人將那些無辜受害者和家人,統統關到監獄裏。
  但很不湊巧,這個事情沒幹好,被代王劉登得知。
  劉登哪裏敢幫著他遮掩,那不是找死嗎?
  於是,上報廷尉,廷尉報告給劉徹。
  劉徹聞訊,勃然大怒,直接下令廷尉收押灌夫,同時派遣以隴右太守東陽侯張安國為首的聯合調查組,前往審查灌夫壹案。
  顯然,這是要把灌夫往死路上逼的節奏。
  但,竇嬰卻覺得,這是自己的小弟。
  皇帝就這麽弄死了,自己面子往哪裏放?
  因此,壹而再,再而三的跑宮裏面來說情,又是說什麽“灌夫義士也,酒後失德,固然有罪,但罪不至死,願請陛下加恩,以令其戴罪立功。”
  又保證說“若其再犯,請陛下將臣與灌夫壹並論罪。”
  這讓劉徹真的有些懷疑,竇嬰是不是腦子有坑?
  為了壹個灌夫,不惜搭上自己的身家性命!
  難怪他前世被田蚡當猴耍。
  劉徹現在是越發覺得,文青這種生物啊,當個宅男,在家裏享福就行了,出來當官,那是要害人害己!
  所以,幹脆就懶得見他了。
  但竇嬰卻是鍥而不舍,每天都是壹大早,就來堵劉徹。
  劉徹也拿自己這個表叔真沒什麽太好的辦法。
  只好就這麽僵著了。
  反正,等灌夫人頭落地,這事情,也就該過去了。
  但這個大將軍的位子,劉徹已經打算換人了。
  竇嬰啊,還是回家去讀書寫文章,結交朋友,這樣或許他能有壹個好下場。
  “陛下,大將軍說是有緊急軍情!”宦官回來,報告道。
  “緊急軍情?”劉徹摸了摸頭。
  現在,能配的上緊急軍情的,也就北方的匈奴的威脅了。
  但現在是八月啊,而且,匈奴使團剛剛回國不過二十多天,匈奴按道理來講不可能動武的。
  想了想,劉徹決定還是看看,到底是什麽事情。
  竇嬰應該沒那個膽子謊報軍情。
  這可是要掉腦袋的!
  不壹會兒,竇嬰的身影,就出現了在劉徹面前。
  “陛下,剛剛接到雲中郡八百裏加急快報:匈奴折蘭、婁煩、白羊三部主力南下,去向不明!”竇嬰壹進來,就將壹個密封的奏報,送到了劉徹手裏。
  劉徹打開來壹看,這確實是義縱的筆記。
  上面寫的明明白白,消息來源自東胡王盧它之,可信度高達百分之八十以上。
  “匈奴人這是要玩贖罪日戰爭啊!”劉徹壹看,就反應了過來。
  “將地圖取來!”劉徹立刻下令。
  然後,馬上就有宦官,捧著壹副全新繪制出來的長城防禦圖,在殿中攤開。
  劉徹站在地圖前,看著蜿蜒的長城,在這長城的節點上逐壹掃過。
  當了將近四年皇帝後,劉徹已經從軍事小白,磨礪成了壹個稍微有些地理和軍事戰略意識的皇帝,再非之前那樣,對戰爭壹竅不通的年輕人。
  但,漫長的長城防線上,匈奴的可攻擊目標,多如牛毛。
  從東北防線壹直到西北防線,在過去的歷史上,匈奴人都曾經攻擊過。
  但,從慣性以及戰略角度來看,其實,現在,匈奴能攻擊的地方,就是三個方向。
  第壹個,攻擊雲中郡、回中道,這是對漢室威脅程度最大的壹個點。
  因為壹旦突破了這條防線,匈奴人就能直接威脅到關中了。
  過去,匈奴曾經有三次,走了這條路線。
  其中就有五年前的那次入侵,當時匈奴的先鋒,抵達了回中宮,烽火在甘泉宮都能看到。
  其次,是走上谷,攻擊和威脅燕趙。
  但匈奴人壹般除非腦殘,不會這麽幹。
  燕趙大兵,可不是那麽好對付的。
  尤其是趙國的郡兵,曾經將入侵的匈奴人直接打回草原,讓他們留下了無數屍體。
  壹般來說,除非軍臣腦子有坑,不然不可能選擇從上谷突破。
  而第三個方向,則是匈奴人歷來突破的熱點——雁門關。
  從平城之戰開始,到現在,每次匈奴入侵,都必定有壹支軍隊,會攻擊雁門,從雁門關繞到雲中郡和隴右郡的柔軟的側翼,威脅漢軍長城軍團的補給和後勤,迫使漢軍不得不動員代北和隴右、隴西以及關中的軍隊,前去抵抗。
  而,要攻擊雁門,必先攻擊馬邑。
  馬邑在,雁門就是固若金湯。
  給匈奴人的選擇,就是這三個地方。
  當然,匈奴人要是想從其他方向突破,那劉徹做夢都笑醒了。
  除了這三個節點,能威脅和突破漢軍的長城防線以及腹心地區外,匈奴走其他任何地方,都只會落入被漢軍包餃子的下場。
  而且,還會給漢軍留下充足的戰備和動員時間。
  所以,問題的關鍵,就是匈奴人會選擇從哪個方向進攻。
  上谷方向,首先被排除。
  有燕趙作為大後方支撐,上谷壹旦有警,燕趙馬上就會動員,這可是壹個人口接近五百萬的地區,輕而易舉,就能拉出五十萬大軍,讓匈奴人知道,什麽叫做人海。
  在雁門關和雲中郡之間,劉徹有些無法確定。
  好在,很快得到了消息的將軍們在丞相周亞夫的率領下,壹個個興高采烈的跑來了。
  “陛下,聽說匈奴的婁煩和白羊還有折蘭三部南下了?”曲周候酈寄摩拳擦掌,壹臉高興壞了的樣子。
  他仗著自己的特進元老身份,果斷賣萌:“請陛下命末將為先鋒,寄雖老朽,尚能壹戰!”
  對酈寄來說,他想打仗都快想瘋了。
  這匈奴人這次南下,對他來說,無異於在額頭上寫三字——送菜!
  這要不吃下匈奴人送的VIP大禮包,真是對不住軍臣的壹番好意!
  韓頹當見了,也馬上道:“陛下,末將曾在匈奴二三十年,對這白羊、折蘭、樓煩都很熟悉,陛下若命末將為先鋒,末將願立軍令狀,必取壹大當戶首級,獻陛下階前!”
  劉徹看了看這兩個活寶,搖了搖頭。
  這兩人已經是特近元老了,已經退休了好吧!
  把退休的老將再派出去,這豈非告訴天下人,劉氏無人可用,只能用老將了嗎?
  所以,這兩貨是在賣萌啊!
  “兩位愛卿,還是留在長安,為朕參贊軍機吧,這打仗的事情,交給年輕人去做吧!”劉徹笑著道。
  酈寄跟韓頹當,立刻就跟霜打了的茄子壹樣,耷拉著腦袋,壹副蠢萌蠢萌的模樣。
  但,這兩位,壹個都七十了,另外壹個也快六十五了,還在賣萌,好意思嗎?
  “陛下,臣廣年輕,請將先鋒之職,交於臣吧!”李廣在聽到年輕人三個字後,立刻就主動請纓了起來。
  現在的李廣,確實是很年輕。
  他才四十多歲,正處於壹個武將的黃金時代。
  他精力不比年輕人差,而且,長久的軍旅生涯,使其的軍事指揮才能和用兵手法,都變得純熟起來。
  更重要的是,這個年齡的武將,大腦依然清晰敏銳,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跟年輕人壹樣快。
  所以,這壹世的李廣,極有可能避免他的悲劇。
  “先鋒之事,暫不討論!”劉徹看了看群臣,道:“當下當務之急,就是要判斷匈奴人會從何處進攻?”
  “孫子雲:夫戰,廟算也,多算者勝!諸位將軍皆長者,久於軍旅,長於用兵,必有能教朕者!”劉徹拱手壹拜:“請諸將軍,集思廣益,不吝獻策!”
  將軍們紛紛躬身,拜道:“敢不為陛下效死!”
  然後,十幾位大將,圍著殿中的地圖,紛紛沈思起來。
  漫長的長城防線,猶如壹條巨龍。
  這條巨龍,將文明與野蠻分割開來。
  但是,每壹個熟悉軍事的將軍都知道,這條長城,其實攻擊性大於防禦性。
  從它修建之初開始,其目的就是作為壹個進攻發起點和戰略支撐點而存在的。
  既然如此,那它的防禦漏洞就非常多。
  作為進攻方,匈奴人能抓住的機會也非常多。
  這就是為什麽,匈奴屢次南下,無論漢軍怎麽防備,他們都能得手的原因。
  妳不能指望壹個為了攻擊而修建的長城,在防禦方面有多麽完整!
  而且更麻煩的是,長城其實就是個壹字長蛇陣。
  任何有帶兵作戰經驗的將軍都清楚,壹字長蛇陣這種玩意,其實也就看著好看而已。
  真正的實戰價值也就那麽壹回事。
  因為,壹字長蛇陣,壹旦被敵人突破了某個缺口。
  那就等於將整條戰線攔腰截斷,首尾不能相顧。
  所以,這麽多年來,漢軍雖然能跟匈奴有來有往,但壹直處於被動狀態。
  真正要將長城的作用發揮出來,使其真正成為中國的保護傘。
  唯壹的辦法,就是打出去,將戰火燒到敵人家裏。
  倒那個時候,這條長城就會讓所有人知道,它到底有多麽可怕和厲害!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